2025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科辅导: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
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系远端肾小管功能缺点,不可以在肾小管腔液与管周液之间打造起有效的PH梯度,泌氢及生成氨降低,使氢离子滞留体内,致产生酸中毒。
病因
1、原发性家庭性及散发性:并可伴发某些遗传病如骨硬化病、肝豆状核变性、碳酸酐酶缺少。
2、药物所致两性霉素B、锂、甲苯及氨氯吡咪。
3、钙代谢紊乱特发性尿钙增多症、甲状旁腺机能亢进、维生素D过多等。
4、自己免疫成人两性疾病原发性高丙种球蛋白血症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干燥综合征、桥本氏甲状腺炎、肝硬化。
5、肾间质疾患梗阻性肾病、肾移植排斥反应、海绵肾、止痛药性肾病、镰状红细胞病等。
临床表现
家庭性者以成人女人比较多见,婴儿型为短暂,好转后极少复发。本征临床表现:
1、代谢性酸中毒可有厌食、恶心、呕吐、心悸、气短、乏力等症状,婴儿型则成长发育迟缓。
2、电解质紊乱①远端肾小管泌H+能力障碍,尿NH4+及可滴定酸排出降低,尿PH值不可以降至6.0以下,尿钾、钠、钙排出增多,病人常有烦渴、多尿、及失水等症状。②尿钠排泄增加,血钠减少,为增加钠的回吸收,醛固酮分泌增多,加剧钾从尿中排出,易发生低钠,低钾血症,病人常出现肌无力及软瘫现象,紧急时常影响呼吸及致使心律失常。③尿钙增多,常致血钙减少,可引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,促进对骨的消溶速率,且酸中毒的存在,骨中碱性矿盐被吸收,加重骨质脱钙,常表现为纤维性骨炎,骨质疏松,甚至出现病理性骨折。尿钙排泄增多,肾小管泌H+功能低下,肾内易有钙结石形成,若引起梗阻,将加剧肾小管酸中毒的程度。
诊断
1、具备下列特点可诊断①临床上有代谢性酸中毒,而尿PH值在6.0以上;②有低血钠、低血钾及低钙血症,血氯明显增高;③有骨痛及骨软化症;④X线检查发现骨质疏松,病理性骨折或尿路结石等。
2、氯化铵负荷试验典型病例不必做此试验,遇有不典型或不完全性肾小管性酸中毒给予氯化铵0.1g/kg体重,3小时后每小时留尿1次,共5次,尿PH值不可以降至5.5以下则有诊断价值;亦可将上述剂量,连续服3天,第3天测尿PH值,尿PH值<5.5,亦为阳性结果。
3、血、尿、二氧化碳张力测定给予5%碳酸氢钠液500ml 静滴半小时以上,待尿PH>血PH后,排尽尿液,采集尿、血标本测PCO2,尿PCO2-血PCO2正常值为30mmHg,而本征<30mmHg.
治疗
1、预防诱发本病加剧的原因。
2、矫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;补碱可口服碳酸氢钠1~4g,每天3次:亦可给复方枸橼酸钠(枸橼酸钠9.8g、枸橼酸14g,加水至100ml)50~100ml/d,分次服。
3、有低血钾者可服10%枸橼酸钾60~100ml/d.
4、有紧急骨病者可给钙三醇(1.25羟基维生素D3),0.25μg/d,应该注意血钙变化。